查看原文
其他

十年一遇!「范宽·郭熙·李唐」三大宋画高峰10月同台,展出清单来了

展玩团队 展玩 2022-03-30


© 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

严禁门户网站、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、抄袭或抓取,违者必究




镇院国宝:范宽·郭熙·李唐📍 台湾|台北故宫博物院📆 2021.10.6-11.16


终于!终于!


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了今年秋季万众瞩目重磅特展——“镇院国宝—范宽·郭熙·李唐”的最终“展件清单”


北宋三大山水神品、台北故宫“镇院三宝”,合体的日子就在10月6日——


- 范宽(约 950-1032 后)《溪山行旅》

- 郭熙(约 1023-1087后)《早春图》

- 李唐(约 1049-1130 后)《万壑松风》


上一次“三宝”同时登场,已是十年之前。


这将是台北故宫在北部院区即将进行整修工程前,最重要的一次特展。


©台北故宫博物院-国宝新视界



这三件美术史上的赫赫名迹,皆为不折不扣的国宝级文物。


上世纪五十年代起,高居翰(James Cahill)、方闻、班宗华(Richard M. Barnhart)、李霖灿等艺术史学家常在学术著作中将《溪山行旅图》《早春图》和《万壑松风图》并列提及,作为艺术史断代分析的重要佐证。





△ 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正展卷《溪山行旅图》与《万壑松风图》 ©台北故宫博物院


这三件巨幅立轴,分别代表了北宋“巨碑式”山水画的典范,虽非全然地模仿真境,但却是通过对自然的静观与体悟,重新组织凝聚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。


根据画上记年来推算,时代最近的《万壑松风》(1124),距今已有897年;《早春图》(1072)距今长达949年;而《溪山行旅图》虽然没有记年,但作品年份更已超过千年


北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
北宋郭熙 早春图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
北宋李唐 万壑松风图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
考虑到三件国宝年代久远、绢本材质更是脆弱,为了将强对珍贵文物的保护,减少被光线照射的时间,每次展览必须至少间隔三年以上且展期不能超过42天


2011年10月的“精彩100:国宝总动员特展”,是上一次“三宝”同时登场,已是十年之前;再向前追溯,则是2006-2007年轰动一时的“大观:北宋书画特展”。


©图源网络


此次除了同台展出三件国宝级宋画之外,台北故宫还特别选取了曾受这三家风格影响的9件院藏绘画,时代横跨元代至民国,呈现后人汲古创新的时代风貌。


包括传为郭熙的《秋山行旅图》、明代董其昌《仿范宽溪山行旅图》、唐寅《观瀑图》、蓝瑛《仿李唐层岩红树》、清代唐岱《仿范宽山水》等,这些后世追仿的实例,不仅具体而微地勾勒出三家画风的传续脉络,也更确立了范宽、郭熙、李唐在山水画史上的崇高地位。


届时在展厅现场,还将配合台北故宫在去年全新摄制的8K超高画质影片,巨细靡遗地诠释三件国宝级宋画最精微的内容,在本次推送中大家也可以先睹为快。

*8K超高清解析度:目前实验中的数位影像标准,7680×4320,它的清晰度是一般我们熟知的1080p高清画质的16倍。




1.


宋 范宽:溪山行旅


台北故宫博物院|国宝新世界|范宽-溪山行旅 时长:3'16''


范宽向来被视为山水成立期的大师,可惜生平不详,只知他曾隐居终南、太华,晚年来往于开封、洛阳间,但未入朝任职,大约一〇二五年时还在世。


范宽擅长观察自然,其曾言:“与其师人,不若师诸造化。”溪山行旅图》被公认为他的真迹,甚至视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形象。画中山水并非模仿真实空间为目标,而是巧妙地在近、中、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借推远主山、拉近中景、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,创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壮硕山水之趣。

本幅构图简洁,近景为下方中央的巨石,中景则是驴队所在,远景是一耸立主山。其山腰下藉云雾留白,凸显空间远隔之效。全幅以方折线条钩勒轮廓,再借短笔皴画土石质感。庞大山体与画中行旅驴队相映,展现出慑人的雄壮气势。




立在中央的主峰主宰了整个画面,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山顶上灌木植被细密,而右侧山谷深处则运用黑白反差,凸显一道细利的瀑布。


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,溪声在山谷间回荡,此处微有墨色变化,像是阴暗中不易辨明形象的山壁。


颤动浓重的轮廓线,表现山体坚硬的表面;用纷如雨下,绵绵密密的“雨点皴”形容山体的峻厚。



中景山径的队伍点出了山中行旅的主题。


领队人坦胸露肩,头包巾布,蓄有胡须,手执长棍,回望着身后四匹驮着货物的驴子;另外有一个人手持鞭子,背着杂物。


庞大的山体与渺小的驴队,形成强烈的对比,更加衬托出主山崇高的气势。





队伍后方的树丛中,则巧妙地隐藏着画家范宽的签款



画中的树干粗壮,盘根错节,生动地表现出长于坚硬岩石表层历经风霜的老树


经过画家对人物动作、表情及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,使得这幅雄壮沉稳的山水画中带有活泼的生气。






除了气势逼人的山水外,还有各类藏家的题款与印章,彰显着这幅稀世珍宝的流传有序

 

北宋灭亡,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,《溪山行旅图》便是其中之一;明代初年它被收藏在宫中,后来流入民间,大鉴赏家董其昌在诗塘上观后题字清初经收藏家梁清标之手,转入乾隆皇帝内府;上世纪三十年代,南京国民政府将紫禁城的珍宝分批南迁,这其中也包括《溪山行旅图》。最终,此画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


董其昌题 范宽 溪山行旅图


值得一提的是,北宋的画家当时少有题词、盖章的习惯偶有题字,也是在画极不起眼的地方。《溪山行旅图》虽流传有序,但来自画家本人的证据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一直没有找到。
 
直到1958年8月5日,台北故宫的书画专家李霖灿在画面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,才更加确认《溪山行旅图》出自范宽之手。于是,似乎升级为一种仪式般,每当《溪山行旅图》展出,人们总会在画前停留很久,循着树丛去寻找藏在画中的签款。



2.


宋 郭熙:早春图


台北故宫博物院|国宝新世界|郭熙-早春图 时长:3'07''


七十余年后,神宗朝(1068-1085)的宫廷画家郭熙,继续《溪山行旅》的雄伟山水风格,在《早春》中,利用“高远”、“深远”、“平远”的构图法,经营出一幅全景式的“真山水”
 
作于一〇七二年的《早春图》,不仅是郭熙传世的代表作,也是山水画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。郭熙在宋神宗时进入宫廷服务,正当王安石变法之际,官府殿阁的新建布置中,都使用了郭熙的山水。此作可能原来也是其中之一。




画中构图有着对称性的安排,但在秩序感中又充满着韵律的变化。而借着墨色深浅所营造出来的光影效果,更为此山水增添了空间的奇幻。舟樵行旅等活动的加入,也进一步将此意境转化成一个生机处处,可游可居的神奇所在。这些表现都可以从他的《林泉高致》书中,得到理论上的印证。

本幅构图综合高远、深远、平远法,呈现了可行、可望、可居、可游的理想山水。郭熙自题此图为《早春图》,落款为:“早春。壬子(1072)年郭熙画”


郭熙落款


山石多用“云头皴”,林木则为“蟹爪枝”,画面看似烟岚浮动





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和草亭,背后衬以远山。




右侧有舟子撑篙,渔人捕鱼。这些点景人物使画面更加丰富,为山水间添加生气。




左侧巨石后方岸边,露出草房和竹篱妇人抱婴,二童挑担,小狗奔跑




这些“画中人”,你都找到了吗?





画中有实体的山川、林木、建筑物,也有无具体形象的云雾、烟岚、空气,显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能。《早春图》中山石林木水流的合理安排,也被解释为帝国气象或人伦秩序的象征






3.


宋 李唐:万壑松风


台北故宫博物院|国宝新世界|李唐-万壑松风 时长:3'17''


李唐为河阳人,曾入徽宗画院,其时李唐正当盛年。约三十年后,又在南方重入高宗画院,发展出影响深远的大斧劈水墨风格此作既为珍贵的李唐资料,亦可用以理解南北宋之变。画中山水刻意绕过郭熙,而重回更早的范宽模式。但重点已非主山的壮硕,而转向描绘一个有松林流水的深邃山谷。


借光学摄影,针叶上浓重青绿清晰可判,而其后之山体亦原敷有赭石之色,可想其原有的清晰空间关系以及丰富的光影效果。配合着流泉、水花的细节,交织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境界。



画上的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,两旁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相衬。
 
在主峰旁陡直的远山上,题有“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”款,此时为北宋宣和六年(1124)。



山岗、峭壁,造型沈稳厚重,纹理如同经过斧头砍凿。山腰白云冉冉欲动,还柔和调剂了画面气氛。




瀑布一线垂下,几折而后,转成一滩溪涧,穿石而过。






李唐在构图上扩大了近景林木的比例缩小了主峰,使近景松林和观者的距离接近,空间结构更为合理。





完成于1124年的《万壑松风图》和前两幅画作不同。

 

《溪山行旅图》和《早春图》都有渺小的一般人物点缀于画中,画家悉心描绘出他们的身份、衣着、动作与情态。

 

这种写实的、叙述性的绘画意念承自唐、五代的行旅山水,而在十一世纪后半北宋中期达到完美的表现。

 

进入十二世纪,北宋最后的王朝徽宗皇帝时期(1101-1125),绘画与诗结合,文学中抽象的,或象征主义的手法引入绘画。相对地,《万壑松风图》没有叙述性的点景人物或建筑物,而是用深山、云、松林、瀑布、湍流呈现经常出现在诗歌中,描写深谷松涛的题材




左:溪山行旅图 局部

右:早春图 局部




- 更多参展画作 -


(传)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轴






(传)宋 郭熙 秋山行旅图 局部


元 曹知白 山水 



明 董其昌 仿范宽溪山行旅图 册


明 唐寅 观瀑图 轴


清 唐岱 仿范宽山水
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然而,今年想要去现场见证这难得的时刻并不易。


时空带来的限制,本就让今人与宋画真迹间存在着阻隔。一方面由于散落全球难以一一前往得见,另一方面更因年代久远画面脆弱有着严格的休眠期。无论普通人还是研究者,想要在一生中看遍亲见每件宋画真迹,几乎绝无可能。即便在数字图像发达的当下,也无法搜尽全部存世宋画的高清图像——能做到接近真迹的,更是少之又少。正因此,对认识与研究宋画来说,公布最接近真迹的图像,最最基础,恰恰也最为重要。


在全球学界、艺术界与收藏界,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之《宋画全集》被奉为权威。这项力图以最接近原迹的方式,出版全球庋藏宋画的庞大计划,已经进行了十余年。


2021年,我们终于等来了《宋画全集·第四卷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卷)的出版。此卷将台北故宫递藏有绪、著录详明的“宋画”(含五代、辽、金)共223件(套)辑为六册,集结出版——这意味着,台北故宫庋藏宋画主体终于首次被完整、系统地公开出版——有史以来的,第一次。


这三件国宝级宋画,皆收录在其中,亦有极为清晰的细节展现,甚至局部绢丝破损的真实质感,《早春图》中山峦间楼阁的淡淡设色,也都细微地呈现了出来。


以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来说,尽管台北故宫目前开放下载有此作高清图档,但对比《宋画全集》台北卷中的同一局部,画卷的真实感表现仍一目了然。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局部,对研究者来说恰恰就能提供最关键的信息

👈 左:数字图档中的局部
👉 右:《宋画全集》台北卷中的局部

《宋画全集·第四卷》
(台北故宫博物院卷)


▼ 蓝色缎面 精装版 全六册 ▼


 
 黄色缎面 珍藏版 全六册 ▼


《宋画全集》其余卷册👇



参 考 资 料


台北故宫博物院:镇院三宝—范宽·郭熙·李唐
《宋画全集·第四卷》台北故宫博物院卷
高居翰:《图说中国绘画史》
典藏:展現国宝文物极致之美,台北故宫推出8K「国宝新视界」系列影片
 * 展玩对艺术展览、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;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、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,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